![]() |
|
点击次数:119 |
主编简介 |
余 瑾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康复系常务副主任,靳三针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百岁养生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中医养生、康复、针灸的临床、科研、教学近30年。 周俊亮 主任中医师,中医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治未病与亚健康分会副会长等。近30年的医学学习和临床工作,掌握中医妇儿常见病、多发病等的诊疗技术。 杨杰 教授 ,主任治疗师,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保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参编图书3本。从事儿童康复、骨伤康复、神经康复及心理治疗等工作近三十年,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康复技术手段,治疗了上万例脑瘫儿童、神经损伤患者和心理--行为障碍患儿,均取得了独特的疗效。 |
内容简介 |
本书从艾灸基础理论讲起,图文并茂地讲解了灸法发展历程、古今中外的艾灸故事,并详细具体地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多种常见病的治疗方法以及多种日常保健灸法,帮助读者轻松入门,迅速掌握简便易行的中医保健养生方法。本书内容充实,实用性强,各类人群均可依照本书找到适合自身病情的方法,简单方便。书中文字简洁、通俗易懂,介绍了灸法临床常用穴位及准确定位方法,以帮助读者解决难以判断位置的困惑。 |
目录预览 |
第一章 艾灸文化 第一节 “灸”与“灸法”/2 一、灸/2 二、灸法/2 第二节 艾草/3 一、艾草的形态特征/3 二、艾草的种类和道地性/4 三、艾草的功用/5 四、艾草的纯阳之性/6 第三节 艾条的品鉴/7 一、艾味纯正/7 二、原料考究/7 三、古法工艺/8 四、灸感明显/9 五、烟气柔和/9 第四节 灸史/10 一、春秋战国时期/10 二、秦汉时期/10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11 四、隋唐时期/12 五、宋金元时期/14 六、明清时期/15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6 第五节 艾灸杂谈/19 一、艾灸书画/19 二、艾灸故事/21 第二章 灸具的发展 第一节 灸具演变史/30 一、中国古代时期/30 二、中国现代时期/32 第二节 新时代赋予灸具的发展要求/35 一、应用艾或其有效成分/35 二、控制和利用燃艾烟尘// 36 三、温度调控/36 四、安全、有效、方便、实用/37 第三章 艾灸疗法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艾灸的治病机制/40 一、药物的相互作用/40 二、艾灸产热/40 三、艾燃烧产生的光热辐射/41 四、艾灸穴位选择/41 第二节 艾灸的作用/41 一、温通经脉,行气活血/42 二、培补元气,预防疾病/42 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42 四、升举阳气,密固肤表/42 第三节 艾灸的“副作用”/43 一、病情加重/43 二、失眠/44 三、上火/44 四、红疹/44 五、起疱/45 第四节 艾灸的注意事项/45 一、施术前/45 二、施术时/46 三、施术后/47 第五节 艾灸的禁忌、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48 一、艾灸的禁忌/48 二、艾灸的不良反应/49 三、处理措施/49 第六节 艾灸小常识/50 一、艾灸的烟有什么作用/50 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艾进行艾灸/51 三、夏季能不能进行艾灸/51 四、艾灸时艾条的火头离皮肤多远为合适/52 五、艾灸一个穴位一般多长时间最佳/53 六、如何鉴别陈艾与新艾/54 七、艾灸后的反应有哪些/54 八、非精制艾绒为何不能长期艾灸/55 第四章 灸境 第一节 通元疗法的学术思想/58 一、神灸/59 二、元灸/61 三、“养神”与“归元”结合/63 第二节 灸境与状态观/64 一、状态观/64 二、灸境/65 第三节 “少火生气”与“壮火食气”/67 一、关于“少火生气”与“壮火食气”/67 二、“少火生气”理论在灸法中的运用/70 三、“少火生气”与神阙灸/73 第四节 君火、相火与“引火归原”/74 一、君火、相火之生理/74 二、君火、相火之关系/75 三、君火、相火之病理/76 四、君火、相火之论治/78 五、“引火归原”与涌泉灸/80 第五章 艾灸穴位赏析 第一节 神阙/84 一、养生保健,延年益寿/85 二、温阳救逆,开窍复苏/86 三、健运脾阳,和胃理肠/86 四、温肾壮阳,调补冲任/87 五、疏风散寒,透疹止痒/87 六、助阳益气,升阳举陷/88 七、温补脾肾,利水通便/88 八、药物外敷,扶正祛邪/88 第二节 足三里/89 一、调理胃肠,消食止泻/90 二、益气养血,健脾补虚/91 三、强健筋骨,通络止痛/91 四、防治未病,强身保健/92 第三节 身柱/92 一、祛邪防病,促进发育/93 二、息风止痉,宁神定惊/94 三、健运脾胃,通阳化气/94 四、补肺益气,止咳平喘/95 第四节 大椎/96 一、益气升阳,清心宁神/97 二、疏风散寒,解肌发汗/97 三、和解少阳,解毒截疟/98 第五节 中脘/99 一、健脾和胃,调中散寒/100 二、温中益气,降逆止呃/100 三、畅达气机,养血安神/101 四、补益气血,助孕安胎/102 五、疏肝理脾,消痰解郁/102 六、温补脾胃,运转中轴/103 七、其他方面/103 第六节 关元/104 一、补肾培元,缩尿止遗/104 二、固摄冲任,调经止血/105 三、益气固本,回阳救急/105 四、调和脏腑,抗衰延年/106 五、温中止泻,涩肠固脱/106 第七节 气海/107 一、调补元气,养生延年/108 二、补肾培元,化气利水/108 三、宣畅气机,调节升降/109 第八节 三阴交/110 一、调理冲任,益气养血/110 二、健运脾胃,渗湿止泻/111 三、温补脾肾,利尿通淋/112 四、调和五脏,安神助眠/112 五、其他方面/113 第九节 膏肓/114 一、温肾补虚,益气扶阳/116 二、宣肺化痰,通调水道/117 三、养血补心,调节神志/117 四、补肾益精,养血安胎/117 五、升阳益气,缓解疼痛/118 第十节 涌泉/118 一、交通心肾,安神助眠/119 二、滋水涵木,降压止眩/120 三、滋养肝肾,引血下行/120 四、滋肾润肺,舒利咽喉/121 五、温肾益精,暖宫助孕/122 六、补肾填精,防病保健/123 第六章 常用灸法介绍 第一节 常用灸法及其操作方法/126 一、体位选择/126 二、施灸顺序/127 三、施灸时间/127 四、施灸手法/128 五、常用灸法/128 第二节 节气灸/133 一、节气/133 二、二十四节气灸/135 第三节 长蛇灸/140 一、铺灸部位/141 二、铺灸材料/142 三、操作方法/144 四、适用人群/145 五、禁忌人群/146 六、注意事项/146 七、治疗时间/147 第四节 热敏灸/147 一、热敏灸感的表现形式/148 二、腧穴热敏现象的产生规律/148 三、热敏穴位的定位方法/150 四、个体化热敏灸充足灸量的确定/152 五、全新灸疗理论体系的建立/152 第五节 隔玉灸/155 一、隔玉灸疗法的简介和原理/155 二、隔玉灸的操作方法/157 第六节 麝丹灸/158 一、处方组成/158 二、制备方法/158 三、适应证/159 四、选穴原则/159 五、操作方法/159 六、疗程疗次/160 七、禁忌证/160 八、作用机理/160 第七节 中和理气灸/161 一、“中和理气”的含义/161 二、中和理气灸的临床应用思路/162 三、中和理气灸的取穴特点/163 四、中和理气灸的步骤/163 第八节 体质艾灸保健/167 一、成人体质艾灸保健/168 二、儿童体质艾灸保健/171 第九节 天 灸 疗 法/174 一、天灸疗法的作用机制/175 二、天灸疗法的作用/176 三、天灸疗法的分类/177 四、适应证/178 五、禁忌证/178 六、注意事项/179 七、二十四节气天灸/179 第七章 艾灸与现代常见病 第一节 呼吸系统常见病症艾灸治疗/190 一、临床表现/191 二、取穴与操作方法/191 三、病案举例/193 第二节 消化系统常见病症艾灸治疗/194 一、临床表现/195 二、取穴与操作方法/196 三、病案举例/199 第三节 心脑血管系统常见病症艾灸治疗/200 一、临床表现/200 二、取穴与操作方法/201 三、病案举例/206 第四节 神经系统常见病症艾灸治疗/207 一、临床表现/208 二、取穴与操作方法/208 三、病案举例/211 第五节 泌尿系统常见病症艾灸治疗/212 一、临床表现/212 二、取穴与操作方法/213 三、病案举例/215 第六节 肌骨关节常见病症艾灸治疗/216 一、临床表现/216 二、取穴与操作方法/217 三、病案举例/222 第七节 妇科常见病症艾灸治疗/223 一、临床表现/225 二、取穴与操作方法/228 三、病案举例/233 第八章 新时代灸法发展的思考 第一节 灸法衰落原因/238 一、引发灸法衰落的内部原因/238 二、引发灸法衰落的外部因素/241 第二节 对重振灸法的思考/244 一、加强灸用材料的研究/244 二、克服弊端,提高疗效/245 三、借助现代科技,发掘灸法的内在本质/246 四、促进灸法的国际交流/246 五、建构新理论,适应当代医学/247 第三节 人体状态学与态灸/247 一、人体状态与人体状态学/247 二、人体状态学与医学/250 三、穴位意识论/251 四、态灸/255 五、结语/256 |
读者评论 |
|
Copyright © 200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